每日编辑语录:
标题:选民与消费者的自私差异
编辑每日引言:“总结来说:正确解读的话,简单的经济模型特别预测出人们在作为选民时会比作为消费者更不自私。
的确,就像在全食自助餐厅(all - you - can - eat buffet,一种顾客可以尽情享用多种食物的自助餐厅)就餐的食客一样,我们应该预期选民会在道德正直方面‘狼吞虎咽’。
再次强调,把投票和购物进行类比是非常误导人的。
”——布莱恩·卡普兰(Bryan Caplan),《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什么民主国家选择糟糕的政策》
正文:
在经济领域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探讨。
从一些研究和理论来看,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人的自私程度似乎有所差异。
就拿选民和消费者这两个身份来说吧。
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
比如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会比较不同品牌的价格、质量等因素,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实惠。
这种情况下,自私的动机表现得比较明显。
然而,一旦我们成为选民,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按照特定的经济模型的预测,此时我们的行为会更倾向于道德方面的考量,会表现得相对不自私。
这就好比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下,我们的关注点从单纯的自我利益转移到了更宏观的社会价值层面。
这里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类比,有人会把投票类比为购物。
但实际上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
如果把投票当作像购物一样的行为来看待,就会产生很多误解。
因为投票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发展方向、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选择,它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平衡,而不是像购物那样仅仅关注个人得失。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如把投票比作是在一个巨大的资源分配的餐桌上选择食物,那绝不是像在全食自助餐厅里只想着自己吃饱喝足(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那样简单。
选民需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公平等多方面因素,这就要求他们不能仅仅从自己的小算盘出发。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选民和消费者在行为逻辑上是相同的。
认识到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机制以及民主决策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引用:https://survivalblog.com/2024/05/01/the-editors-quote-of-the-day-75/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671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