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和信仰安全团队》,作者:罗伯特·E。
唐宁
标题:宗教场所应对枪击事件:自卫武装的必要性
正文:
首先我想表明“我支持警察”。
不,这还不够强烈——“我爱警察”。
我曾有几次作为顾问,帮助当地的警察局和治安部门更高效地合作。
这些项目中的警员展现出的专业素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且,和新闻所让你相信的相反,这些警员对社区中的个体表现出了很高的同情心。
然而,在发生枪手袭击事件时,宗教安全团队和宗教场所不能依赖当地的警察局。
警察不可能无处不在,也不可能在你需要他们的第一时间就立刻赶到现场。
这里的关键就是“时间”——通常在枪手袭击事件发生时,警察并不在现场。
我在审阅了另一套宗教场所面对枪手袭击时可采用的做法建议后写了这篇文章。
在这个特定的案例中,这些建议是基于“生命之树犹太教堂”袭击事件提出的。
不幸的是,在我看来,这些建议是不全面的,甚至有些天真。
文章作者按照典型的逃跑、躲藏、战斗模式提供了信息。
但是,作者在关于战斗部分(为你自己和所爱之人而战)真的不够积极主动。
我从一个略有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提供咨询的大多数组织都是宗教场所(通常包含学校在其组织架构内)。
并且我要指出,关于保卫学校和宗教场所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几乎毫无争议的是,大约98%的枪手袭击事件发生在禁枪区(非许可环境)。
宗教场所、学校、学院和大学通常是(或者常常是)这样的非许可环境。
而且也毫无争议的是,教堂面临的攻击越来越多。
反诽谤联盟(ADL,一个致力于反对歧视的组织)指出,与去年相比,美国的反犹主义事件增加了360%(很可能是由于以色列 - 哈马斯战争的结果)。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杂志》显示,从1972年到2023年,校园枪击死亡人数增加了500%。
此外,根据家庭研究委员会的数据,在过去六年中,针对教堂的反基督教袭击增加了800%。
在应对枪手袭击事件方面面临挑战
随着这种敌意的增加,许多宗教场所在如何适当应对枪手袭击事件上挣扎。
宗教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涉及自卫(使用枪支)的道德性挣扎。
而这篇缺失的元素就是使用枪支:为了自卫目的武装会众成员、宗教领袖或者工作人员。
然而,这篇文章还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态度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下面我将介绍学校和宗教场所关于如何应对枪手的信息。
不断发展的政策和做法
目前,三十四个州允许教师或者管理人员在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内携带隐蔽枪支。
一些学校甚至为他们的教师/管理人员购买枪支。
此外,几个州为教师/管理人员建立了自愿培训项目,让他们能够在校园内携带枪支而具备资格。
另外,十六个州允许每个学院或者大学决定个人(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是否可以携带枪支。
这允许每个单独的机构确定自己的政策。
此外,几个州正在建立或者扩大员工在学校环境中携带枪支的权利。
对武装安保团队支持的增加
根据生命之路研究(对1000名新教牧师的研究)的一项研究,武装的教会成员作为其会众安全措施的一部分正变得更为常见。
2019年的研究表明,45%的美国新教教会有武装安保成员作为其安全措施的一部分。
到202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4%的教会有武装教会成员作为其安全团队的一部分。
这代表了在三年内9%的增长。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在新教教会中,武装的会众成员已经成为常态。
此外,根据同一项生命之路研究,有更少的教堂制定了禁枪政策。
2019年,27%的教堂有禁枪政策。
到202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1%。
武装安保在枪手袭击事件中的有效性
当然,经常有人提出关于武装个人阻止枪手袭击的有效性的问题。
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创始人兼总裁约翰·洛特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 - 2021年期间收集的数据显示,35.7%的枪手袭击被武装公民阻止。
巴克利火器网的罗布·莫尔斯研究了允许公民携带武器的枪手袭击事件,并确定普通公民几乎在三分之二的情况下阻止了袭击者。
显然,如果一个武装个人在警察到达之前阻止了枪手,那么伤亡人数就会大大减少。
在大规模枪击事件期间,时间非常关键。
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由于警察的响应时间,他们也无法与已经在现场的武装个人的响应相匹配。
埃德·蒙克的研究分析了每延迟一分钟响应所增加的平均死亡人数。
回顾他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等待警察响应将会导致更多的伤亡人数。
不幸的是,警察需要时间来接收报警电话、派遣警员、警员到达现场以及找到枪手——而人们在这一切发生的过程中正在被杀害。
结论
总之,关于如何最好地保卫宗教场所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我建议关于阻止或者减轻宗教场所(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枪击事件的文章应该包含有关武装会众成员、宗教领袖和/或工作人员的信息。
这似乎是快速阻止枪手并显著减少伤亡的最有效方法。
引用:https://survivalblog.com/2024/06/02/police-faith-based-safety-teams-robert-e-downing/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671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