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食物怎么了?
我们的食物出了什么问题?
在ISIS(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埃博拉病毒以及南部边境危机之间,我觉得这个世界似乎不需要更多的问题了。
但我们似乎正面临一大堆问题。
事实上,由于发生了太多事情,而且我们从政府那里听到了太多空洞的陈词滥调,似乎已经没有人再相信华盛顿出来的任何消息了。
所有这些问题的喧嚣声使得一些问题似乎消失了。
你上次听到关于奥巴马医改的故事是什么时候?或者,加州南部的干旱问题呢?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正在发生的更大、更新的问题,我们没有听到太多关于它们的消息。
这里还有一个你可能没听到的问题:转基因(GMO)食品。
看起来现在美国种植的作物中有一半以上是转基因的。
该国88%的玉米、90%的油菜籽和54%的甜菜都是转基因的。
这一抽样显示,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正在成为主流。
现在,我不是那种无缘无故就感到恐慌的人。
现在有很多事情值得担忧,不用到处找事。
但我觉得这些转基因食品背后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或许我们应该知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了转基因,因为它们存在风险。
几年前,一些国家暂停了美国小麦的装运,因为种植者无法保证小麦中没有转基因成分。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国家的做法有点极端,但我在想;也许他们知道一些你和我不知道的事情。
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寻找杂交作物的方法,试图增加产量并培育出更能抵抗害虫破坏的作物品种。
我明白这一点。
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通过将一个物种的花粉与另一个物种的花粉结合,让自然的基因混合产生差异。
这与现在发生的事情大不相同。
转基因与其他这些努力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将细菌或病毒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与植物(或动物)的DNA混合,试图创造出这些新品种。
这是一种不自然的混合,会导致不自然的结果。
其中一些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我们不知道还可能存在哪些其他结果。
问题就在这里。
转基因没有经过适当的测试。
所做的测试只是为了确定新的转基因生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开发的新品种是为了抵抗某种害虫,他们测试的只是看它是否真的对那种害虫有抵抗力。
他们没有测试其他任何东西。
他们没有测试它是否具有相同的营养价值。
他们没有测试新的生物体中是否有任何新的化学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在体内积累而变得有毒。
他们没有测试新的生物体是否会杀死应该为其授粉的蜜蜂。
他们测试的只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如果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履行职责,那可能还不算太糟,但他们并没有。
他们没有坚持要求这些转基因的开发者进行测试以确保它们不危险,而是直接认证它们可以使用,根本不再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测试。
你和我就是试验对象。
如果它开始影响我们,我们就会知道它们不安全。
第一批转基因食品在20年前出现在我们的超市里。
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和食品生产商一直对我们保密。
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对我们保密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哪些不是。
我们可能在吃有害的东西,或者吃的东西不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却浑然不知。
其他国家要求标注转基因食品,甚至是动物饲料。
然而,美国FDA却让生产这些转基因的公司为所欲为,同时对美国人民保密,而这些美国人民正在消费这些产品。
我想我们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试验品,而不是有生产力的公民。
据说,转基因植物不能繁殖。
一旦收获,它们每年都必须重新播种。
这很好,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它们真的有什么有害的东西,很容易就能把它们消灭掉,然后再次种植真正的植物……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最近,在蒙大拿州的一个测试场地发现了转基因小麦。
唯一的问题是,孟山都公司上次使用那个测试设施是在2003年。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本应不能繁殖的植物却繁殖了。
不仅如此,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它们已经繁殖了十多次,每年一次。
换句话说,我们对这些植物毫无控制。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而是第二次。
我刚才提到几年前一些海外小麦装运被暂停。
那是因为在俄勒冈州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这些本应死去的植物可能只是变异成不会死去的植物。
更糟糕的是,变成不会死去而且我们不知道将其存在于环境中全部风险的植物。
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转基因是有害的;但也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它们无害。
这就是问题所在。
没有人在真正寻找它们是否会造成问题。
我们都可能开始死去,他们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全球变暖或类似的胡说八道。
我真的不是想在这里引起恐慌,我只是说这一切都有些可疑。
我不相信我们得到的答案,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独立的研究来证明这些食物是否安全。
但在那之前,我很高兴我有我的菜园。
你在那里找不到任何转基因。
(注:文中提到的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GMO是转基因生物的英文缩写。
)
引用:https://www.survivopedia.com/what-is-going-on-with-our-food/
原文: https://www.tttl.online/blog/1736589336/